玉米S4和S6代株系遗传变异分析

作者:夏清清; 石海春; 余学杰; 蔡林; 柯永培*
来源:分子植物育种, 2020, 18(11): 3649-3654.
DOI:10.13271/j.mpb.018.003649

摘要

研究世代间株系遗传变异能有效指导玉米自交系及杂交种的选育。本研究以50个S4和42个S6代株系及其与2个骨干系组配的杂交种为材料,利用分子标记技术研究不同世代株系的遗传差异,及其与产量杂种优势和配合力的相关性。结果表明,40对SSR引物在50个S4株系和42个S6代株系中分别检测到68和65个基因型,以及72和77个等位基因;以遗传相似系数0.89为阈值,通过类平均法(UPGMA)将2个测验种、S4及S6代株系分别划分为7个及5个类群,聚类结果与系谱来源基本一致;遗传差异分析显示,相同S2来源的S4代株系或同一S4衍生的S6代株系间的差异位点数均小于不同来源的株系,仅有8%的S4代株系间差异位点数为"1",具有提早稳定的趋势,而61.9%的S6代株系间的差异位点数≤1,大部分株系趋于纯合或可能已纯合,株系内株高及穗位高变异系数也表现出相同的趋势;相关性分析结果,SSR标记遗传距离与产量杂种优势及产量特殊配合力(SCA)的相关系数多数均不显著。本研究从分子水平上证明,育种实践中在S2代之前应增加选择株数以保持群体多样性,而S4代之后可减少株系内自交株数;亲本间的SSR标记遗传距离不足以预测杂交种的产量杂种优势和产量SCA。

  • 单位
    四川农大正红生物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南充市农业科学院; 四川农业大学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