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研究25岁以下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的临床特征及预后,分析发病原因,指导预防和临床治疗。方法从远程会诊信息中心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病历信息系统调取确诊的25岁以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32例,调查发病危险因素和诱发因素,分析冠状动脉(左主干、前降支、回旋支、右冠状动脉)造影(CAG)特征,并于患者出院6个月后随访。结果①患者多为男性,年龄15~25(23.7±0.7)岁,其中男31例(96.9%),女1例(3.1%);②以胸前区疼痛为明显症状者29例(90.6%),有显明诱发因素者28例(87.5%),其中患病前存在熬夜、劳累、精神压力大者26例(92.9%),未规律锻炼身体者32例(100%),大量饮酒者2例(7.1%);③危险因素中吸烟患者23例(71.8%);非吸烟者9例(28.2%),其中7例存在被动吸烟,被动吸烟率为77.8%;血脂异常者5例(15.6%);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家族史者2例(6.2%);肥胖3例(9.4%);高血压病5例(15.6%);其他1例为冠脉开口起源异常(3.1%);④射血分数(EF)≥50%患者32例(100%);ST段抬高型心肌梗塞26例(81.2%);冠脉造影显示无明显狭窄者4例(12.5%);单支病变24例(75%),其中前降支19例(59.4%),右冠脉3例(9.4%),回旋支2例(6.3%);双支病变3例(9.4%);三支病变1例(3.1%)。随访观察6个月,32例患者均能正常生活,无急性、慢性心力衰竭,无心肌梗死后综合症,无乳头肌功能失调,无室壁瘤形成等并发症。结论 25岁以下AMI患者的危险因素为男性,涉及吸烟及被动吸烟诱发因素,为熬夜、身体过度劳累、生活压力大并缺乏锻炼等。AMI多以胸痛为主要临床症状,冠脉造影检查显示靶血管常为单支病变,心功能普遍正常,第一时间进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及合理调节生活方式则患者预后良好。
- 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