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制造业部门"结构性去杠杆"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目标的基础,而在"金融抑制"传统和"金融加速器"的约束下,制造企业杠杆率对于不同货币调控方式存在着复杂的响应机制。不拘泥于传统的宏观总量分析,本研究试图通过对2003-2017年央行货币政策大事件进行分类统计,进而对不同货币调控方式之于企业杠杆率的实际影响机制进行实证检验。研究结果显示:(1)制造企业杠杆率对传统的货币宽松或紧缩类操作并不敏感,甚至于呈现出一定的负向响应;(2)制造企业杠杆率对于央行在金融监管加强或是金融市场完善方面的努力则存在积极的正向反馈,该类调控有助于推动制造企业"降杠杆";(3)自上而下的金融监管容易在国企或大企业层面出现效果扭曲,而市场完善则可以成功突破地方保护等因素带来的所有制或规模壁垒。上述结果表明,借助于货币调控方式创新来推动制造业部门的结构性去杠杆具有特殊重要的价值和意义,而通过金融市场培育和金融监管强化也有助于规避货币调控过程中的"劣币驱逐良币"问题。
- 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