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郁燥”理论发微

作者:金芳梅; 肖勇洪; 杨会军; 刘雪君; 王海东
来源: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2022, 28(10): 1586-1589.
DOI:10.19945/j.cnki.issn.1006-3250.2022.10.023

摘要

燥证既可单独成病又可见于其他疾病的不同阶段,故于临床较为常见,而现代医学缺乏有效治疗方案及药物,中医药在燥证治疗上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等优势,但理论体系尚未完善。基于《金匮方论衍义》“郁燥”理论基础,结合文献研究及临床,认为气郁、血郁、痰郁、火郁、湿郁、食郁、虚郁均能影响气机之调畅、津液之敷布而发为燥证,提出治疗燥证当注重气机之调畅、津液之盈亏的观点,确定“理郁润燥”为其基本治则,并枚举方药或可裨益于临床。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