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 对针灸治疗颈源性眩晕的选穴规律进行总结归纳。方法 检索2001年至2021年中国知网、万方以及维普数据库中针灸或针灸联合其他方法治疗颈源性眩晕的期刊文献,按纳入和排除标准筛选符合条件的文献,对腧穴进行描述性分析、关联规则及聚类分析。结果 最终纳入249篇文献,共涉及82个腧穴。使用频率较高的腧穴为风池、颈夹脊、百会;所属经络应用频次较高的为足少阳胆经、督脉、足太阳膀胱经;腧穴关联规则分析支持度最高的为风池-颈夹脊;腧穴聚类分析可聚为2个有效类别。针灸治疗以毫针针刺最为常用,治疗方法常用针刺联合药物、手法等,针刺联合中药总有效率最高。结论 针灸治疗颈源性眩晕以取颈项部腧穴为主,同时注重取头面部腧穴以调神止眩,标本同治,重用交会穴与五输穴。根据关联规则分析显示风池-完骨最常配合使用,根据聚类分析结果将近部腧穴与远部腧穴联合使用,整体调节以提高临床疗效,针刺联合中药有效率仍需要进一步验证。
-
单位山东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山东中医药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