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南黄土丘陵区撂荒地恢复过程中土壤水稳性团聚体的变化特征

作者:王月玲; 王思成*; 马璠; 许浩; 董立国; 蔡进军; 韩新生
来源:江苏农业科学, 2018, 46(21): 310-314.
DOI:10.15889/j.issn.1002-1302.2018.21.076

摘要

以宁南黄土丘陵区弃耕撂荒地为研究对象,采用野外调查取样和实验室测定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不同年限撂荒地土壤水稳性团聚体及其特征。结果表明:(1)> 0. 25 mm土壤水稳性大团聚体所占比例在0~30 cm土层随着撂荒年限的延长先降低后增加,10年降至最低点10. 20%; 0~10 cm、> 10~20 cm、> 20~30 cm土层各年限撂荒地>0. 25 mm粒级水稳性大团聚体含量分别为38. 3%、24. 53%、14. 47%,各粒级土壤水稳性团聚体的变异系数总体呈现出随着粒级减小而逐渐变小的趋势;(2)在0~30 cm土层随着撂荒年限的延长,土壤水稳性团聚体的平均质量直径和几何平均直径基本呈现出逐渐增加的趋势,土壤水稳性团聚体分形维数在10年后呈现出减小的趋势,且差异显著;(3)相关分析表明,粒级> 2 mm的水稳性团聚体对土壤结构的稳定性起到很大的作用。通过分析,总体反映出随着撂荒地植被的不断恢复,改善了土壤的结构性能,使得土壤抗蚀能力得到了很大提高。

  • 单位
    宁夏农林科学院荒漠化治理研究所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