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学生在学校遭遇欺凌后不敢向教师表达,教师应当保持一份敏感的觉察,及时发现异样行为,赋予受欺凌者积极的内在力量。从学生个体角度,觉察语言、行为、情绪等方面的信息;从师生交往角度,积极关注学生,巧妙无痕地给予关爱,防止“师源性”欺凌行为的产生;从班级小团体角度,理解其需求,发挥积极价值导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