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 比较慢加急性肝衰竭(ACLF)患者应用双重血浆分子吸附系统(DPMAS)、血浆置换(PE)和PE+DPMAS的非生物型人工肝(NBAL)3种治疗方法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地收集了2018年11月至2021年12月在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接受NBAL治疗的ACLF患者80例,分为PE组(29例)、DPMAS组(25例)和PE+DPMAS组(26例),观察和比较3组患者治疗有效率、28 d生存率以及治疗前后体征和临床症状水平,并对治疗前后患者的血常规、凝血功能、肝肾功能、总胆红素清除率和炎症指数等临床指标进行检测;比较3组患者的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评分、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评分,全身性感染相关性器官功能衰竭(SOFA)评分、Child-Pugh肝功能分级以及治疗前后慢性肝炎分期。结果 在早期ACLF患者中,PE组、DPMAS组和PE+DPMAS组治疗有效率和28 d生存率均分别为54.5%、50.0%、84.6%,PE+DPMAS组与其他两组相比临床疗效显著,28 d生存率显著提高(P<0.05)。PE组和PE+DPMAS组患者治疗后凝血酶原时间较治疗前不同程度地减少[(13.3±3.8)s vs(22.8±6.6)s,(15.9±4.5)s vs(22.0±6.4)s],凝血酶原前体蛋白值较治疗前显著增加[(58.2±13.3)mg/L vs(46.8±10.8)mg/L,(54.3±17.7)mg/L vs(44.4±10.3)m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组患者白细胞计数增加、血小板计数减少,MELD评分、SIRS评分、SOFA评分、Child-Pugh分级均有所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E、DPMAS和PE+DPMAS对ACLF患者各项指标均有改善作用。给予PE+DPMAS治疗后28 d生存率在早期ACLF患者中有显著提高。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