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儒家“师”的角色演变及其当代教育启思

作者:诸园; 高世杏
来源:安庆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 42(03): 88-94.
DOI:10.13757/j.cnki.cn34-1329/c.2023.03.014

摘要

初具教育者意蕴的“师”是王官体制内兼职教育的技术性职官,到春秋战国时期,儒家学派对“师”的角色进行创造性解读,突破原有官职身份界限,赋予崭新意义:孔子认为“师”是爱众亲仁的仁爱之师,孟子认为“师”是以道自任的圣人之师,荀子认为“师”是治教合一的圣王之师。以孔子、孟子、荀子为代表的儒家学派提出的对“师”的角色期待,促使“师”由“职官之师”演变为“圣贤之师”,“师”角色演变遵循的逻辑特点与新时代教师职业要求相吻合,为培育“四有”好老师提供思想理论滋养、人格榜样和实践指导。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