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 利用蛋白组学技术筛选并鉴定氯化汞染毒后小鼠肝脏差异表达蛋白,为氯化汞的肝毒性作用机制研究提供线索。方法 45只6周龄雄性C57BL/6小鼠随机分为5组:正常对照组,不同剂量氯化汞处理组,即低剂量组(1 mg/kg)、中低剂量组(4 mg/kg)、中高剂量组(8 mg/kg)、高剂量组(16 mg/kg)。氯化汞处理组每天灌胃给予不同剂量氯化汞,对照组给予等体积水,监测小鼠体重变化。第28天灌胃后处死小鼠,收集血清和肝脏组织,测定其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 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 AST)、肝脏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lutathione peroxidase, GSH-Px)和过氧化氢酶(catalase, CAT)活性;苏木精-伊红(hematoxylin-eosin staining, HE)染色观察肝脏病理学变化;采用串联质谱标签(tandem mass tags, TMT)定量蛋白组学技术鉴定对照组与氯化汞高剂量组肝脏的差异表达蛋白(differentially expressed proteins, DEPs),并对其进行GO富集、KEGG通路富集分析。结果与对照组相比,中高剂量组与高剂量组小鼠体重降低(均P<0.05)、血清ALT活性显著增高、肝脏GSH-Px、CAT水平下降。HE染色结果显示氯化汞染毒可引起多种类型的肝细胞损伤。蛋白组学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氯化汞高剂量组小鼠肝脏差异表达蛋白共有195个,其中上调99个、下调96个;GO富集分析显示氯化汞参与小鼠肝脏的糖代谢负调控、天冬氨酸家族氨基酸代谢等生物学过程;KEGG通路富集分析显示,氯化汞染毒可通过影响CYP450介导的外源化合物代谢、类固醇激素代谢、花生四烯酸代谢、胆汁分泌等信号通路产生肝脏毒性。结论 氯化汞染毒严重影响小鼠肝脏多种蛋白的表达,导致相关代谢通路紊乱。

  • 单位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 公共卫生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