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本研究探讨英汉双语儿童和汉语单语儿童对汉语通用分类词"个"的习得和使用,以及成人语言输入在其中的作用。虽然汉语中很多名词可以和通用分类词"个"搭配,仍然有一些名词只能接受具体分类词。以往研究发现,汉语儿童即使到了五、六岁还仍然会出现对"个"的过度使用。这种"不恰当"的使用被解释为"泛化"现象,反映了儿童基于规则的语言习得机制。然而,以往研究多采取的是诱导儿童对物体或图画数数的实验方法使得儿童产出分类词,并未研究语言输入对其产生的影响。缺乏对语言输入的分析,仅仅把"个"的泛化归咎于基于规则的语言习得机制,证据仍显不足。本文系统分析了在中国一所幼儿园收集到的历时4个月的语料库中5名教师、7名英汉双语儿童和12名汉语单语儿童的"个"的产出语句。结果发现,双语儿童和单语儿童对"个"的使用模式相似;同时,教师出现类似儿童对"个"的过度使用,很明显对儿童的"个"的过度使用产生了影响。然而,幼儿在某些结构中远远高于老师对"个"的过度使用也体现了儿童对规则的泛化。因此,语言输入和幼儿对规则的习得机制在语言习得中共同发挥着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