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1933年5月,中华书局出于生意考虑,在引进奥格登的"基本英语"后发起"英语八五运动",却引发了一场文化论争。为了维护世界语,加之对帝国主义文化侵略的戒备以及民族危机下民族主义意识的增强,世界语者难以接受"基本英语"替代世界语成为国际辅助语,更难以接受世界语"没有祖国"的指责,率先批评"基本英语"。林语堂因秉持语言的自然起源论,也反对"基本英语"的人为性和"非自然"。论争涉及诸如谁有资格成为国际辅助语、人造语的合法性、语言的民族性、语言的"祖国""用武之地"以及语言的代表性、大众性和普及性等问题,呈现话语权力之争的态势。这一论争持续到1934年,虽无明确的结果,却反映了时代的精神和思想状况以及知识人对语言的基本认知。
- 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