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分析祛瘀类及清热类中药的临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方法收集2019—2020年鹰潭市人民医院上报的祛瘀类和清热类中药致患者产生不良反应的病例,共计68例。统计分析患者的性别、年龄、过敏史、用药途径、药品种类、用药剂型、发生不良反应的时间、累及系统/器官及临床表现、转归等。结果 68例患者中女40例(58.8%),男28例(41.2%)。年龄以50~59岁最多(20.6%),其次为60~69岁以及70~79岁,均占16.2%;超过50岁的患者共占58.9%。既往有中药不良反应者17例(25.0%),有家族过敏史5例(7.4%)。用药途经以口服用药为主(57.4%),其次为静脉注射(26.5%),阴道给药、直肠给药和吸入给药占比最少,均为1.5%。中成药发生不良反应占比最高(52.9%),其次为中药注射剂(26.5%)。68例患者中用药剂型有20种,导致不良反应发生率最高的剂型为注射剂(25.0%),其次为胶囊剂(16.2%)。在外用剂型中,膏剂发生率最高(5.9%)。68例发生不良反应的患者在用药后超过1 d发作的占比更大(48.5%),其次为1 h~1 d(30.9%)。祛瘀类及清热类中药产生不良反应的患者中累及系统/器官以皮肤及附件损害居多(39.7%),其次为全身系统损害和胃肠系统损害,均占14.7%。68例患者发生不良反应后经停药处理或对症治疗后,4例痊愈(5.9%),62例好转(91.2%),1例存在后遗症(1.5%),1例出院时未好转(1.5%),未存在死亡病例。结论祛瘀类及清热类中药导致新的较为严重的不良反应较多,对患者的用药选择时要强化监测,以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 单位
    江西省鹰潭市人民医院药剂科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