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利用网络药理学、分子对接技术,筛选并分析丹参治疗缺血性脑卒中(CIS)的关键化合物、作用靶点、生物学功能及信号通路,阐述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使用TCMSP数据库检索丹参的活性成分及作用靶点,在GeneCards、NCBI和OMIM数据库中获取CIS的靶点,并将药物和疾病交集后的靶点输入STRING数据库,构建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利用Cytoscape 3.7.2软件构建药物-化合物-作用靶点-疾病网络。通过Bioconductor进行GO功能富集和KEGG通路分析。采用AutoDock Tools 1.5.6、AutoDock vina 1.1.2将得到的关键活性成分和核心靶点进行分子对接,运用Pymol和Ligplot软件对结果进行可视化。结果从丹参中共筛选出65个活性成分和108个对应靶点,以及CIS交集后获得靶点87个,其中度值大于50的靶点有6个,包括AKT1、IL6、FOS、VEGFA、MAPK1、EGFR,即本研究的核心靶点。GO功能富集分析得到GO条目124个(P<0.05),KEGG通路富集分析筛出134条信号通路(P<0.05),以PI3K-AKT信号通路所占靶点数目最多。构建的药物-化合物-作用靶点-疾病网络显示,木犀草素、丹参酮ⅡA等活性化合物在整个网络中发挥着关键作用;分子对接结果显示,木犀草素、丹参酮ⅡA与6个核心靶蛋白均具有较好的亲和力(结合能远小于-5 kJ/mol)。结论丹参的主要活性化合物,包括木犀草素、丹参酮ⅡA等,可作用于AKT1、IL6、FOS、VEGFA、MAPK1、EGFR等核心靶点,共同参与调节PI3K-AKT等多条信号通路,发挥抑制细胞凋亡、抗炎、神经保护等作用,可能是丹参治疗CIS的潜在机制。
-
单位生命科学学院;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 北京中医药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