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平菇黄斑病是一种由细菌引起的常见病害。在国内平菇主产区调查采样,从感染平菇黄斑病菌盖表面分离细菌并鉴定,开展致病性实验。调查发现,平菇黄斑病症状可分为黄褐色斑点型(Ⅰ型)、黄褐色凹陷病斑型(Ⅱ型)、黄化龟裂型(Ⅲ型)、成片黄化型(Ⅳ型)、黑褐色斑点型(Ⅴ型)和菌盖湿腐型(Ⅵ型)等6种类型。对感病组织进行分离培养和纯化,采用伤口接种时,22株分离物具有致病性,依据16S rDNA分子序列和Biolog系统将其鉴定为9个属。从同一样本上可以分离到1~3种病原物,不同病原物可以引起类似的症状;其中托拉斯假单胞杆菌(Pseudomonas tolaasii)接种后菌盖出现黄褐色凹陷病斑,边缘蜷缩,症状明显;应变假单胞杆菌(P.reactans)、居泉沙雷氏菌(Serratia fonticola)、鞘氨醇杆菌(Sphingobacterium sp.)、栖霉菌(Mycetocola sp.)和西地西菌(Cedecea sp.)等引起菌盖成片黄化;肠杆菌(Enterobacter sp.)、松鼠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sciuri)、依格纳季氏菌(Ignatzschineria sp.)和普罗威登斯菌(Providencia vermicola)等仅引起菌盖表面轻微黄化。采用无伤接种时,仅托拉斯假单胞杆菌具有致病性。研究结果揭示平菇黄斑病发生原因,为开展平菇黄斑病的综合防治提供参考。
- 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