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以退耕还林实施效果的显现期(2003-2011年)为背景,采用指纹识别技术反演淤地坝泥沙来源及小流域侵蚀产沙演变。结果显示,9年间,沟道、人工林、灌木地和缓坡耕地的平均泥沙贡献率分别为40%、25.9%、20.3%和13.8%,淤地坝泥沙主要来自沟道。根据各源地泥沙贡献率及其与面积占比的关系,确定小流域中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平均侵蚀强度由大到小依次为沟道>缓坡耕地>人工林>灌木地。随着退耕年限的增加,人工林泥沙贡献率出现小幅增长,沟道侵蚀有下降趋势,但沟道仍为黄土高原丘陵区侵蚀泥沙的主要来源地。退耕还林时期栽植的灌木有效减少了侵蚀作用,缓坡耕地则仍需辅以相应的水土保持措施。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