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正>伴随城市化进程加快,大树移栽、名贵树种引进、大面积草坪以及苗圃式纯林等形式的植物种植形式发展起来,但人工化程度较高,降低了城市景观的多样性和可持续性,增加了管护成本。城市需要利用自然过程而非技术工程来重建稳定生境,重塑人与自然元素的联系,创造更健康、更具韧性的城市景观。因此,有必要探究一种具有高生态功能且近自然的植物种植设计方法。韧性景观理念下的植物群落设计基于生态学原理,可为持续存在的生态环境问题提供创新型解决方案,恢复本土生物多样性,提升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为此,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在2021年出版了译著《后荒野世界的植物种植——为韧性景观设计植物群落》(余洋、胡尚春译,ISBN9787112263530),原著名为Planting in a Post-Wild World:Designing Plant Communities for Resilient Landscapes (托马斯·雷纳、克劳迪娅·韦斯特著,美国Timber Press出版,ISBN 9781604695533)。该书结合美国华盛顿特区Phyto设计工作室的研究和实践经验,对北美地区植物景观进行了深入分析,提倡有序、韧性、完整的种植设计及管理维护。书中提出了韧性植物景观的设计理念,阐述了在城市环境下能够满足人类需求和维持生物群落的城市植物群落设计理论、方法和管理措施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