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为建立有效的国际合作机制提供了相关的法理依据、目标基线和行动框架;作为实施该《公约》的《操作指南》,则在不断修正和完善中逐步细化为可资实操的一整套原则、标准和程序,为各缔约国根据自身国情开展申遗实践制定了共同行动的准则和路线图。由此得以建立并在曲折中不断演进的《公约》三重名录体系一直保有并不相同却互为关联的具体目标,通过13个周期的申报—审查—评审工作累积了丰富的案例、经验乃至教训,进而触发并推动了名录列入机制的全球反思进程(2019—2022年)。考察《公约》名录体系的发展现状,当有助于在认识论层面厘清申遗工作中长期存在的观念误区,也有利于在实践论层面矫正保护工作中反复出现的诸多横向问题。

  • 单位
    中国社会科学院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