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传统村落是基于地缘、血缘、业缘发展起来的地域性乡村社会共同体,乡村文化空间在传统村落的变迁过程中起到了贮存集体记忆、促进民族认同、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作用。依托列斐伏尔的空间生产理论构建“生态—社会—精神”三位一体的乡村文化空间生产理论架构,以世界文化遗产安徽宏村为例进行观察和分析,可以发现:在旅游的驱动下,政府、企业、游客和原住民等多元力量相互博弈,形成了“资本增值—权力主导—阶层抵制”的乡村文化空间生产逻辑,传统村落的文化空间面临着解体与重构。旅游开发的持续升温带动了传统村落的经济发展,扭转了传统村落的衰落局面,但也导致传统村落的文化空间生产陷入了异化困境,出现了生态文化空间破碎化、社会文化空间脱域化和精神文化空间无序化等问题。解决传统村落文化空间的异化问题,实现传统村落文化空间的价值回归,需要优化景观空间,实现人地和谐;畅通治理路径,保证权力正义性;回归村民日常生活实践,共筑文化共同体。
- 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