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观察红花痔疮栓治疗肛瘘术后的临床疗效,以及对患者肛肠动力学指标、肛门功能、术后疼痛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114例肛瘘术后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对照组57例予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57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红花痔疮栓治疗。2组均治疗4周后统计疗效,比较2组术前及治疗后肛肠动力学指标[包括直肠静息压(RRP)、肛管静息压(ARP)、肛管最长收缩时间(ALCT)及肛管最大收缩压(AMCP)]、肛门功能[采用大便失禁严重程度指数量表(FISI)进行评价]、术后疼痛[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进行评价]及生活质量[采用健康状况调查简表(SF-36)对患者心理健康、认知功能、生理功能及社会职能4个方面进行评价]变化情况,并比较2组治疗期间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100%(57/57),并发症发生率3.51%(2/57),对照组总有效率89.47%(51/57),并发症发生率19.30%(11/57),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后RRP及ARP与本组术前比较均明显降低(P<0.05),且治疗组治疗后RRP及ARP均高于对照组(P<0.05),2组ALCT及AMCP变化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FISI评分及疼痛VAS与本组治疗前比较均明显降低(P<0.05),且治疗组治疗后FISI评分及疼痛VAS均低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后心理健康、认知功能、生理功能及社会职能评分与本组治疗前比较均明显增加(P<0.05),且治疗组治疗后各项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红花痔疮栓治疗肛瘘术后临床疗效确切,可明显促进患者肛肠动力学指标恢复,改善肛门功能,缓解术后疼痛,提高生活质量,减少并发症,提高临床疗效。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