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中国古代学者的修史论形成了私史与官书、一家/一人与集众两种相对而论的理路与视域。随着私家对官方独掌修史大权局面的打破、私家修史的不断涌现以及官方屡屡重树禁止私修国史的威权,修史之官私二分说贯穿古今;随着唐初史馆集众修史制度的形成以及后世的效法承袭,修史之一家/一人与集众的二分论逐渐扩散开来。前者主要着眼于修史的官私立场,而几乎不涉及从事者的家数与人数;后者则看重修史者的家数与人数,而未甚关切修史是官方之举抑或私家行为。学者基于两种分类方式的修史论展现出丰富多彩的史学理念与学术期许。论官私之公私,则或尊史官而鄙私人,或崇私史而诋官书,或平议双方之短长;论独众之优劣,则多尚独裁而卑集众,甚至认识到一家修史中的众手因子,进而区分一家与一手、家学与名家。
- 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