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典型双季稻田氮素吸收及平衡

作者:樊鹏飞; 刘伟民; 田昌; 向红坤; 杨勇*; 张振华*
来源:水土保持学报, 2021, 35(03): 259-267.
DOI:10.13870/j.cnki.stbcxb.2021.03.036

摘要

采用田间小区试验,设置不同N肥用量N0(对照,不施N肥)、N1(早晚稻均为90 kg/hm2)、N2(早稻120 kg/hm2,晚稻135 kg/hm2)、N3(早稻150 kg/hm2,晚稻180 kg/hm2)处理,于2017—2018连续2年定量研究双季稻田N吸收以及N肥各损失途径的情况,计算周年N收支差,初步揭示双季稻田N收支平衡特征。结果表明:在N吸收方面,水稻产量随施N量的增加显著提高,N2、N3显著高于N1,N3高于N2,但无显著差异;各处理双季稻籽粒产量为8 869.6~11 002.1 kg/hm2,秸秆产量为8 666.2~10 744.2 kg/hm2;水稻N积累量也随施N量增加显著增加,单季水稻平均吸N量为70.6~112.5 kg/hm2,双季稻吸N量为140.8~226.5 kg/hm2;各处理N肥平均吸收利用率为25.6%~28.7%,农学利用率为6.5~8.3 kg/kg,生理利用率为23.8~27.0 kg/kg,偏生产力为33.5~56.1 kg/kg, N2处理N肥吸收利用率最高;在N损失方面,N3处理各途径损失量均为最高,N2略高于N1但差异不显著,各处理单周年氨挥发损失量为20.04~111.97 kg/hm2,损失率为22.33%~26.68%,N2O损失量为1.38~3.15 kg/hm2,损失率为0.49%~0.86%,淋溶淋失量为5.10~40.97 kg/hm2,淋失率为8.63%~10.87%,径流流失量为3.78~12.98 kg/hm2,流失率为1.67%~3.38%,单周年土壤无机N残留量为-5.70~41.53 kg/hm2,全N残留量为-15.18~53.02 kg/hm2;在N收支方面,各处理N盈余量随施N量的增加而增加,N3处理盈余量最高,N2略高于N1,2017年各施N处理N盈余量为13.05~32.20 kg/hm2,2018年盈余量为29.18~39.90 kg/hm2,周年N盈余量呈上升趋势。双季稻田N收支途径中,肥料是N素的最主要来源,N输出以作物吸收为主,且氨挥发和N淋溶损失也是N输出的重要途径;N2处理是较为合适的施N量水平,即在农民习惯施肥量(N3)的基础上减N 20%~25%,既能保证双季稻N素吸收量和利用率,也能降低N素损失量和盈余量。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