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 探讨脾与线粒体的科学内涵。方法 通过CNKI数据库、CBM数据库、万方数据库、维普全文数据库,检索从1987年3月至2018年6月脾与线粒体相关研究文献,应用内容分析法分别从中医理论、模型构建、取材部位、观察指标、治疗方药等方面分析脾与线粒体内涵。结果 共纳入符合标准文献149篇,中医理论围绕脾主运化(89篇)、脾主肌肉四肢(41篇)等;研究对象选取健康SD/Wistar大鼠(101篇),健康KM/ICR小鼠(17篇),患者(24篇);取材多为胃肠粘膜(67篇)、骨骼肌(26篇)、肝脏(20篇)、心肌(14篇)等;观察线粒体超微结构方面(69篇),酶活性方面细胞色素氧化酶(CCO)/呼吸链复合物IV(25篇)、ATP酶(ATPase)(20篇)等,遗传方面线粒体基因组(mtDNA)拷贝数和线粒体基因(10篇);治疗方药中四君子汤类(46篇),健脾益气中药使用党参/人参(52篇)、炙甘草(50篇)等。结论 从多角度探讨了中医脾与线粒体的科学内涵,表明脾虚证的发生与线粒体物质能量代谢紊乱关联紧密,提示健脾与改善细胞线粒体结构和功能密切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