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探讨近年来粤东地区毛细支气管炎病毒病原学的构成现状。方法收集粤东地区2007年7月至2010年6月3年间毛细支气管炎患儿的咽拭子共508份,采用多重PCR方法检测呼吸道合胞病毒、腺病毒、流感病毒A型、流感病毒B型、副流感病毒1型、副流感病毒3型、鼻病毒、人类博卡病毒、人类偏肺病毒、WU多瘤病毒,共8种10型病毒。结果①508例患儿中男374例(73.6%),女134例(26.4%)。②508例患儿中1岁以下年龄组393例(77.4%),病毒检出率为77.2%;1岁以上年龄组115例(22.6%),病毒检出率为22.8%。③2007年7至2008年6月病毒阳性率为47.5%(77/162),病毒检出第1位为呼吸道合胞病毒(33.7%),新发现呼吸道病毒(人类博卡病毒、人类偏肺病毒、WU多瘤病毒)占14.3%;2008年7月至2009年6月病毒阳性率为51.7%(124/240),病毒检出第1位为流感病毒A型(38.4%),新发现呼吸道病毒占6.4%;2009年7月至2010年6月病毒阳性率为45.3%(48/106),病毒检出第1位为鼻病毒(22.4%),新发现呼吸道病毒占20.9%。④3年间病毒混合感染率分别为20.8%、42.7%、27.1%。结论①毛细支气管炎患儿中男孩多见,1岁以下年龄组发病率及病毒检出率均高于1岁以上年龄组。②鼻病毒、流感病毒A型在不同年度是小儿毛细支气管炎首位病原体,既往研究中占首位的呼吸道合胞病毒有逐年下降趋势。③新发现呼吸道病毒在小儿毛细支气管炎病例中检出,并有逐年上升趋势。④毛细支气管炎病例中存在不同病毒混合感染的现象。
-
单位汕头大学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 深圳市第四人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