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研究床头抬高角度在颅脑损伤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120例颅脑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床头抬高角度随机分为0°组、15°组、30°组、45°组,每组30例。测定并比较四组患者的平均动脉压及脑血流参数,根据公式测算颅内压及脑灌注压的变化,并进行床头抬高角度与平均动脉压、颅内压及脑灌注压的相关性分析。结果 0°组、15°组、30°组、45°组患者的平均动脉压分别为(105.6±8.3)、(100.7±8.1)、(91.3±7.9)、(73.6±4.6)mm Hg(1 mm Hg=0.133 kPa),颅内压分别为(19.3±3.1)、(17.7±2.6)、(14.6±1.7)、(10.9±1.3)mm Hg,脑灌注压分别为(71.6±5.6)、(70.5±5.7)、(70.1±5.1)、(62.6±4.3)mm Hg。四组患者的平均动脉压、颅内压、脑灌注压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床头抬高0°~45°,随着角度增加,平均动脉压、颅内压均明显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当床头抬高0°~30°,随着角度增加,脑灌注压呈轻微下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604,P>0.05),而当床头抬高角度至45°时,患者脑灌注压下降最显著。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床头抬高角度与患者平均动脉压、颅内压及脑灌注压均呈显著负相关(r=-0.681、-0.798、-0.463, P<0.05),且床头抬高角度与颅内压相关性更显著。结论床头抬高角度对颅脑损伤患者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在头部抬高至30°时能够显著降低患者的颅内压,同时可保证有效的脑灌注,能够显著减少患者颅内压增高与脑灌注不足的不利影响,提高护理的安全性,显著减少继发性脑损伤的发生。
- 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