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山市青华海国家湿地公园蜻蜓目昆虫多样性及其生物指示作用

作者:唐春英; 张翔; 李静; 李正波; 黄木娇; 段红莲; 卢志兴; 李巧*; 陈又清*
来源:湿地科学, 2020, 18(06): 712-718.
DOI:10.13248/j.cnki.wetlandsci.2020.06.010

摘要

为了认知云南省保山市青华海国家湿地公园的蜻蜓目昆虫物种组成和多样性,于2018年7月17~27日、2018年10月13~17日、2019年8月7~14日和2020年6月19~22日,在青华海国家湿地公园的生态保育区、恢复重建区和合理利用区以及自然恢复的大田坝湿地,采用网扫法和水网法,对蜻蜓目昆虫的成虫和稚虫开展了野外调查;分别采获了蜻蜓目昆虫的成虫标本205号和稚虫标本670号,研究了青华海国家湿地公园3个区和大田坝湿地的蜻蜓目昆虫的多样性。研究结果表明,采集的蜻蜓目昆虫成虫205个体隶属于6科8属24种,稚虫670个体隶属于4科25种(形态种),其中包括保山市蜻蜓目新记录种10种;青华海国家湿地公园生态保育区、恢复重建区和合理利用区蜻蜓目昆虫的成虫多度、物种丰富度和自适应一致估计(adaptive coherence estimator,ACE)值都无显著差异,而恢复重建区的蜻蜓目昆虫稚虫的物种丰富度和自适应一致估计值都显著小于生态保育区和合理利用区;生态保育区的蜻蜓目昆虫成虫群落结构与恢复重建区、合理利用区的存在显著差异,生态保育区、恢复重建区、合理利用区和大田坝湿地的蜻蜓目昆虫稚虫群落结构存在显著差异;生态保育区和合理利用区具有较高的蜻蜓目昆虫多样性水平,而恢复重建区蜻蜓目昆虫的多样性水平较低;蜻蜓目昆虫稚虫的生物指示效果优于成虫,而且将稚虫鉴定到形态种水平或是科级水平,就能保证其对湿地环境的指示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