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探讨云南农村妇女不同孕期膳食模式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在云南农村地区建立队列,于2015年1月至2018年12月共纳入816名孕妇,在孕早、中、晚期对孕妇进行食物频率调查,采用主成分分析判断膳食模式,应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孕早、中、晚期及合并孕中晚期均得到3种膳食模式类型,分别为动物蛋白型、腌制型和传统型。动物蛋白型与年龄(β=0.269,P<0.05)和初中及以上学历呈正相关(初中:β=0.452,P<0.05;高中及以上:β=0.557,P<0.05),与家庭年收入呈负相关(β=-0.654,P<0.05)。腌制型与孕晚期处于夏季(β=0.228,P<0.05)和孕晚期高感知压力呈正相关(β=0.168,P<0.05),与初中及以上学历、家庭年收入、孕前BMI≤18.5kg/m2和呕吐呈负相关(β值分别为-0.427、-0.416、-0.489、-0.406、-0.240,P<0.05)。传统型与家庭年收入(β=0.544,P<0.05)和呕吐呈正相关(β=0.121,P<0.05),与胎次(β=-0.159,P<0.05)、孕前BMI≥24.0kg/m2(β=-0.253,P<0.05)呈负相关。结论低学历、低龄、低收入、高感知压力、孕前BMI正常的孕妇更倾向选择不合理的膳食模式。应对孕妇开展有针对性的营养教育,帮助她们选择合理健康的膳食模式。
-
单位昆明医科大学; 公共卫生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