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本文在了解区域地层岩性的基础上,结合研究区内的岩浆岩体分布特征、断裂构造发育特征、地热水的补给、径流排泄条件等,分析了灰汤地热区热源、热储、通道、盖层特征。物探资料显示灰汤地热区燕山期中酸性花岗岩体在灰汤镇西南部盖层以下200m呈联通状态,延深5000m以下,花岗岩面积较大、埋藏深、生热率高,是该区主要的热源。本文评价了区内深大断裂F1及其伴生的次级断裂控制区内地温场的总体分布。高温带在平面上与F2断层走向一致,在剖面上地温梯度等值线包围着F2断裂带,地温梯度由断裂带外围向中心逐渐增高,在断裂带交汇处有热泉出露。F1上盘的破裂带张开裂隙发育,未被充填,成为区内主要的导热导水通道及储热带,F1下盘的糜棱岩胶结致密,起到隔热隔水作用;F1、F2断裂带是调查区内热中心带,是地下热水的主要通道及储存空间;上覆白垩系中的砂砾岩、泥岩等厚度较大,泥质胶结致密、不含水、导热率小,是地热向上散失的有效盖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