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沃尔特·辟斯顿(Walter Piston,1894—1976)在20世纪美国学院派作曲家中享有极高声誉。他的创作继承了巴赫的传统,延续了鲁赛尔、勃拉姆斯、福雷等作曲家的精神,并推动了美国专业音乐和世界音乐的发展,对当代的音乐创作具有极其重要的借鉴意义。辟斯顿如同一条纽带,联系了过去与未来、传统与现代。很多人认为辟斯顿的作品过于墨守成规,他既不像许多20世纪的"先锋派"作曲家那样引人注目,也不像斯特拉文斯基、兴德米特的新古典主义风格那样独树一帜。但是在辟斯顿的晚期作品中可以发现,辟斯顿一改早期和中期相对保守的创作技法,在作品中大量运用了无调性、多调性、泛调性和调性12音序列等现代作曲技法。本文以辟斯顿晚期代表作《第五弦乐四重奏》第Ⅱ乐章为分析对象,对该乐章的12音调性序列的设计原则、和声特征及线性对位特征进行了细致分析。

  • 单位
    上海音乐学院; 沈阳音乐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