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评价柴芩百合汤治疗少阳证型特发性疲劳(ICF)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探索中医药干预特发性疲劳的有效方法和途径,为中医药干预特发性疲劳提供临床依据。方法 76例少阳证型特发性疲劳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8例。治疗组患者采用谷维素加柴芩百合汤治疗,对照组患者口服谷维素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疲劳证候积分及少阳证证候积分。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4、8周的疲劳证候积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2周,两组患者的疲劳证候积分均较治疗前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12周的疲劳证候积分(1.75±1.36)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01±1.4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少阳证证候积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患者的少阳证证候积分(1.21±1.13)分低于本组治疗前的(2.54±1.35)分及对照组治疗后的(3.25±1.9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少阳证证候积分下降幅度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柴芩百合汤治疗少阳证型特发性疲劳能够显著降低患者的疲劳证候和少阳证证候。

  • 单位
    北京市房山区良乡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