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 PVP)术后新发椎体压缩性骨折(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s,VCFs)的危险因素并建立与验证预测模型。方法选取2016年6月至2018年6月,在柳州市人民医院脊柱外科接受PVP治疗并符合本研究纳入标准的骨质疏松性VCFs (osteoporotic VCFs, OVCFs)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观察指标为年龄、性别、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 BMD)、身高、体重、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 BMI)、住院时间、骨水泥量、骨水泥是否渗漏、手术时间、住院到手术时间、受伤到手术时间、术后是否进行抗骨质疏松症治疗、是否多椎体骨折以及类固醇药物使用对PVP术后新的压缩性骨折的发生情况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以确定相关的危险因素,并建立预测模型并进行验证。结果共有385名患者符合纳入标准,其中女性308例,男性77例。随访时间24~36个月,平均26.4个月。在385例患者中观察到58例新发的OVCFs。统计学分析显示,较高的BMI(P<0.01)、较低BMD(P<0.01)、多椎体骨折(P<0.05)、未进行抗骨质疏松症治疗(P<0.05)与使用类固醇药物(P<0.001)是导致PVP术后新发OVCFs的独立危险因素。最明显的是,使用类固醇药物令新骨折的风险增加了4.07倍(95%CI为2.005~8.264)。并进一步建立了临床预测模型(Nomogram)及其验证,其内部ROC=0.796;验证组进行外部验证ROC=0.648,提示该模型具有较好预测能力。结论 BMI、BMD、多椎体骨折、未进行抗骨质疏松症治疗与使用类固醇药物是PVP术后新发OVCFs高危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