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正>近日,教育部等十七部门联合印发《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生心理健康工作专项行动计划(2023—2025年)》。梳理近几年的青少年心理健康突发事件,不难发现多数情况与手机、网络有着直接联系。虚拟的网络平台,已经成为青少年社交、学习、成长的重要空间。当代青少年在享受网络便利的同时,也面临着网络带来的冲击,产生手机依赖、网络成瘾、信息焦虑等问题。数字时代的“原住民”,都面临着或多或少的数字压力。数字压力指的是纷繁复杂的网络信息对青少年身体、行为、心理造成的影响与冲击。当然,成年人也会面临数字压力,但青少年心理发育尚未成熟,有时难以面对,进而产生心理危机。北京师范大学相关研究显示,我国青少年数字压力得分为2.69分(总分5分),其中,可得性压力(2.81分)与认可焦虑维度(2.82分)得分最高,且均高于国外得分。可得性压力,是指用户对于他人期待线上消息得到回应而产生的(社交)压力。认可焦虑,是指由于他人对自己网络发布照片、信息和个人数字足迹反应的不确定性而产生的焦虑,反映了个人为了保持积极的自我表现而编辑自己数字资料的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