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图文并重是中国现代期刊重要的营销方式,作为1940年代上海的一份老牌综合性文艺刊物,《春秋》中的图像再现了包罗万象的社会景观。这些图像以其直观感知的普适性凝萃着"大众意识",某种意义上也发挥着商业社会消费指南的功能。整体上看,受政局走势及消费环境衍变的影响,《春秋》中的图像视觉话语可分为三个叙事时段:沦陷期(1943—1945);动荡期(1946—1948);转折期(1949)。三个时段的视觉话语各具特色。依托于上海成熟商业运作和既有市民文化积累,沦陷期的视觉话语在关注都市化进程中的"市井百态"时也注重对传统旧派文艺的传承。动荡期受累于通货膨胀狂潮,断断续续出版的期刊大大加强了对现实的批判力度。转折期,《春秋》中的图像第一次以底层民众和农家劳动场景为书写对象,标志着一种全新的社会关系建构和新质话语的诞生:人民大众成为时代的主旋律,书写人民的文艺成为时代最强音。
- 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