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传统翻译理论将译者放到次要、从属的地位,认为译者是"仆人",只不过是信息的隐形传播媒介,而解构主义是对"逻各斯"中心注意的反叛。解构主义代表人物德里达认为语言本质是不确定的、游移的和模糊的;文本并没有唯一的、一成不变的意义,它是无限开放的,每次解构都出新意,并且这种新意相互交织,互为文本。作者的观点与意义不是"神圣"的,而作者的地位也被推下神坛。翻译不再是对原文本的简单重复,而是原作的新生。在解构主义翻译观中,译者不再被视为从属于作者,而是具有创作力的个体。正是这种个体的特性造成同一版本著作的各种翻译版本的出现。《论语》是中国传统哲学的巨著,通过分析《论语》中对"君子"一词的多个翻译版本,笔者...
- 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