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在我国现有教育体系下,中职学生一般被视为学习习惯和学习行为有待改进的学生,“混”的普遍存在使学生管理成为难题。采用扎根理论探究中职学生情感的发生机制,发现中职学生的“混”是源于对教师的不接纳,而接纳需要持续地被尊重和有效的情感交互,基于此情感才得以累积并达到亲其师、信其道。道应是有效的具体行为规则,规则可导情、生情和驭情,长期处于情规治理下的学生由量变走向质变,其“情”也得以升华。这个过程体现了情感治理的两条路径:一是以积累的情感为基础,在恩与报的作用机制下让“规”得以有效实施,使学生从“混”走向学;二是对“规”的长期坚持是在情感与理性的作用机制下实现自愿学习,学生从他治走向自治。情感治理路径的演变具有普适性,而治理方式具有特殊性,“情”与“规”需有效合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