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发性脑B细胞性淋巴瘤的DWI及MR多时相增强对比研究

作者:刘干辉; 陈振松; 程英; 陈业媛; 王宏琢; 孙莞琴; 蔡树丰; 杨丽娟; 龚洪翰; 潘高升
来源: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2013, 24(08): 533-536.

摘要

探讨和分析原发性脑B细胞性淋巴瘤MR影像特点,提高诊断的准确率。方法:将MR平扫脑内有单发肿块的71例患者,给予DWI扫描,同时分别在造影剂注射后,应用25 s、125 s和185 s三个时相进行增强扫描。根据病理资料,将所有患者分组,并测量各组ADC值、平扫时的信号强度和增强后不同时相病灶的信号强度,将所有数据进行比较分析。结果:71例中58例患者具备完整的病理资料,其中包括原发性脑B细胞性淋巴瘤12例、胶质母细胞瘤20例、肺腺癌脑转移26例。将原发性脑B细胞性淋巴瘤、胶质母细胞瘤及肺癌脑转移瘤的ADC值及平扫信号强度进行组间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将原发性脑B细胞性淋巴瘤三个增强时相的平均信号强度进行比较,25 s和125 s时相相关系数为1.0,有统计学差异,25 s与185 s时相及125 s与185 s时相相关系数分别为0.992、0.994,无统计学意义。原发性脑B细胞性淋巴瘤与胶质母细胞瘤有5个时相点有鉴别意义,而与肺腺癌脑转移中有11个时相点有鉴别意义。结论:应用MR多时相增强扫描,有助于鉴别原发性脑B细胞性淋巴瘤、胶质母细胞瘤及肺腺癌脑转移,而ADC值无鉴别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