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一犬伤7人事件的狂犬病病原学诊断及中和抗体检测分析

作者:蔡亮; 于鹏程; 李四海; 何方玲; 杨浩; 陶晓燕; 李广兵; 刘佳惠; 张红; 胡世雄; 湛志飞; 王力华; 高立冬
来源:中华实验和临床病毒学杂志, 2018, 32(03): 242-246.

摘要

目的对一起一犬伤7人狂犬病突发事件进行病原学诊断,监测暴露后预防处置(post-exposure prophylaxis,PEP)后狂犬病病毒中和抗体(rabies virus neutralizing antibody,RVNA)的保护作用。方法采集伤人犬犬脑组织,应用直接免疫荧光法(direct immunofluorescence assay,DFA)、巢式PCR法进行病原学诊断,阳性标本进行N基因序列测序,构建系统进化树,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N基因特征,与疫苗株进行同源性比较。采集暴露病例第0天、14天、40天血清,快速荧光灶抑制试验(rapid fluorescent focus inhibition test,RFFIT)检测RVNA滴度。结果 DFA法、巢式PCR法检测犬脑组织大脑、小脑、海马回均为阳性,病毒属于狂犬病病毒G1型,与疫苗株核苷酸及氨基酸的同源性均在86%以上。血清RVNA均能在014 d内呈显著性的增高,效价最低的5.78 IU/ml、最高的26.15 IU/ml,第40天时,效价最高的达51.96 IU/ml。经过1年的随访,7例犬伤者都没有患狂犬病。结论狂犬病暴露后及时进行规范的PEP,能有效地预防狂犬病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