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应用18F FDG PET/CT进行前纵隔肿瘤成像,探讨其在前纵隔肿瘤鉴别诊断方面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4例经病理证实为前纵隔肿瘤的初诊18F FDG PET/CT资料,包括侵袭性胸腺瘤6例(A组),胸腺癌18例(B组),以及淋巴瘤10例(C组)。记录患者年龄,性别,临床症状以及病灶成像特征,病灶成像特征包括病灶部位,边缘,密度,周围组织受侵情况,淋巴结及远处转移情况,病灶最大径,和最大标准摄取值(SUVmax)。比较各组患者的年龄,性别,临床症状以及成像特征之间的差异。结果:患者平均年龄A组34.2±8.9岁,B组47.6±10.0岁,C组27.8±6.4岁,其中B组高于其他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临床症状A组胸痛显著多于其他两组(P<0.005),C组发热显著多于其他两组(P<0.005)。病灶最大径分别为A组(11.01±2.91)cm,B组(7.36±2.03)cm,C组(12.60±4.29)cm,B组低于其他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病灶最大标准摄取值A组(8.26±6.45),B组(7.43±2.80),C组(13.09±4.63),C组显著高于其他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余成像特征各组间无明显差异。结论:18F FDG PET/CT应用于前纵隔肿瘤成像时,病灶最大径和SUVmax值具有较高的鉴别诊断价值;此外,患者年龄及部分临床症状对前纵隔肿瘤鉴别也具有一定参考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