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开展市域耕地生态风险综合评价与预测,是有效揭示区域性耕地利用格局与生态环境演变关系的重要途径,以期服务于广州市生态文明建设。【方法】基于相对风险模型,构建“问题形成-分析阶段-风险表征-分区防控”风险路径的耕地生态风险评价指标体系,对2000—2018年广州市耕地生态风险进行综合评价,并运用灰色预测模型,以广州市2000—2015年每隔5年的各指标数据为初始值,预测2020—2025年广州市耕地生态风险,提出相应的调控与优化措施。【结果】2000—2005年,广州市耕地生态风险处于较低风险状态,其中2000、2005年耕地生态风险综合评价的平均指数分别为0.3327和0.3272;2010—2018年,广州市耕地生态风险处于低风险状态,其中2010、2015、2018年耕地生态风险综合评价的平均指数分别为0.3296、0.3016和0.3078。综合评价表明,广州市耕地生态风险以低风险等级和较低风险等级占主导地位,较高生态风险区(Ⅳ区)主要分布在天河区、黄埔区,高生态风险区(Ⅴ区)主要分布在白云区东北部和黄埔区西北部。预测广州市2025年前耕地生态风险等级均处于低风险,2025年耕地生态风险预测值为0.2836。【结论】研究期内广州市耕地生态风险状况呈现转好趋势,从2000—2005年的较低风险状态转为2010—2018年的低风险状态;未来短中期内,广州市耕地生态风险状况将保持低风险等级,应持续协调自然环境、社会经济发展和耕地景观格局之间的关系。
- 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