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正>董其昌(一五五五—一六三六),字玄宰,号思白、思翁、香光居士,谥文敏。祖籍汴梁,居华亭。明万历十七年(一五八九)进士,被选为庶吉士,供职翰林院,并充任太子讲官,三年后授翰林院编修。后坐失执政意,曾出为湖广按察副使、福建副使。天启二年(一六二二)擢为侍读学士,修《神宗实录》,次年擢南京礼部尚书。其时党争酷烈,董深自引远,逾年请告归。崇祯四年(一六三一)再度出仕,复任礼部尚书,并掌北京詹事府事,又屡疏乞休。崇祯七年(一六三四),诏加其为太子太保,特准致仕。董其昌隐多于仕而仕又多闲职的韬晦生涯,使之将大量的精力投向了书画艺术。他的书风俊爽秀逸、空灵古淡,自成一派,与邢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