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乡村慈善发展折射了乡村社会变迁的轨迹。福建省晋江市村庄的宗族底色孕育了富有伦理性的慈善形态,市场化进程中的村庄分化提供了乡村慈善适应性发展的契机,在基层组织统合之下形成精英动员、动力调控和社会吸纳的机制。乡村慈善逐渐从主体的伦理实践升华为面向村庄的公益实践,融合了传统与现代,贯通了国家与社会,具有鲜明的包容性。因此,乡村慈善是乡村社会建设的重要方式,具有显著的社会治理效应。作为治理媒介,乡村慈善不仅激发了乡村社会活力,而且维系了村庄心态秩序均衡,将村庄分化中的竞争导入乡村公共秩序再生产的轨道,再造了基层社会治理共同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