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观察异丙酚、瑞芬太尼不同靶控输注方式对颅内动脉瘤介入治疗患者的麻醉效果。方法:择期行动脉瘤介入治疗患者120例,随机分为单次静脉推注诱导恒速泵注维持组(C组)、血浆靶控组(P组)和效应室靶控组(E组)3组。持续监测PETCO2、BIS、ABP、HR、ECG、Sp O2。记录每组患者诱导前即刻(T0),插管即刻前(T1),插管后1 min(T2)、3 min(T3)、5 min(T4)、10 min(T5)动脉压和心率,记录血流动力学异常发生率及血管活性药物使用次数,同时记录术后清醒拔管时间、拔管即刻和拔管后15 min以及30 min的意识状态(OAAS评分),记录并统计异丙酚、瑞芬太尼用量。结果:3组患者T0时血压和心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时P组低血压发生率(2.5%)显著低于C组(12.5%)和E组(7.5%)(P<0.05);C组和E组心动过缓发生率(10%)显著高于P组(2.5%)(P<0.05);T2T5期间3组低血压和心动过缓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组苏醒时间较P、E组要长(P<0.05),异丙酚用量C组较P、E组要多(P<0.05),瑞芬太尼用量无明显差异。结论:异丙酚血浆药物浓度作为目标靶控输注浓度更适合动脉瘤患者的麻醉,诱导期低血压和心动过缓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更低,术后清醒时间较恒速输注要短,异丙酚用量要少。
-
单位内蒙古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