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现代汉语中存在两个“是”,一个是判断动词,另一个是焦点标记,前者处于句法结构中的较高位置(CP域),后者则处于较低位置(VP域)。利用这两个不同的“是”,可以构成成分位置相反但语义相同的可逆句以及具有相反意义的歧义句,借助句法制图分析,可以更好地理解这种在自然语言中原本不被允许的句法和语义错配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