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株斑点叉尾源爱德华氏菌的分离鉴定及药敏试验

作者:樊威; 贺扬; 黄小丽; 王均; 吴俊; 苏建; 陈家荣; 蒋鑫; 王俊
来源:水产科学, 2018, 37(06): 806-811.
DOI:10.16378/j.cnki.1003-1111.2018.06.014

摘要

2016年6月,四川眉山某养殖场爆发斑点叉尾急性传染病,发病1~3d即开始死亡,约7d达到死亡高峰,累计死亡率达60%,给养殖户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病鱼表现为离群独游,反应迟钝,食欲减退,发病后期出现"头穿孔"的现象。为明确该病的病原,本试验对病鱼进行了细菌学检测,使用16SrRNA PCR技术和微量生物化学鉴定方法进行了细菌的鉴定,并将分离的病原菌腹腔注射攻毒斑点叉尾,进行回归试验验证。试验结果显示,自斑点叉尾肾脏中分离到了一株革兰氏阴性短杆菌FW0606;经16SrRNA PCR测序,进化树分析显示,菌株FW0606与爱德华氏菌16SrRNA聚为一簇;进一步利用微量生化鉴定法确定该菌为爱德华氏菌。根据柯赫氏法则,健康斑点叉尾人工感染接种该菌后,试验鱼在12h开始出现死亡,72h内死亡率达到100%;病鱼表现出与自然发病相似症状,且同样分离到爱德华氏菌。为进一步对该病进行临床用药指导,对分离的爱德华氏菌进行了药敏试验鉴定,研究结果表明,爱德华氏菌FW0606对氟哌酸和氟苯尼考高度敏感,对丁胺卡那霉素、环丙沙星、阿奇霉素、卡那霉素和新霉素等中度敏感,对先锋霉素Ⅵ、氯洁霉素、四环素、美满霉素和强力霉素等耐药。

  • 单位
    生命科学学院; 农业科学院; 内江师范学院; 动物科技学院; 四川农业大学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