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朝皇帝驻冬大都期间的宿卫马匹饲养

作者:朱建路
来源: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0, 47(02): 136-143.
DOI:10.15970/j.cnki.1005-8575.2020.02.016

摘要

蒙古兴起于朔漠草原,牧放畋猎是其主要的生活方式,本无须考虑马匹饲养的问题。但随着忽必烈时期政治中心逐渐南移,农耕区的燕京(中统五年改称中都,至元九年改称大都)政治地位越来越高,后成为两都之一。在两都巡幸制度下,每年冬季大量宿卫马匹跟随皇帝到达大都,其饲养就成为一个难以回避的重要问题。初期,小部分马匹集中于大都饲养,大部分马匹被分散到大都周边州县散养。这些宿卫或冒支官粮,或骚扰百姓,造成很大的社会问题。元成宗时(1295-1307)曾在短时期内采取团槽法饲养,但元英宗时期(1320-1323)被废止。后张珪提出复行团槽法,被元英宗拒绝。北方游牧民族历来有冬营地与夏营地的划分,每年在冬营地与夏营地之间往返游牧,游牧活动应该是两都巡幸制度的主要动因。而散养与团槽的争论,体现了农牧两种经济生产生活方式的矛盾,在蒙古统治者看来,大都即是他们的冬营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