弥散张量成像对肌萎缩侧索硬化的诊断价值

作者:翦凡; 崔丽英; 潘华; 张在强; 管宇宙
来源:中华神经科杂志, 2015, 48(02): 99-102.
DOI:10.3760/cma.j.issn.1006-7876.2015.02.006

摘要

目的评估弥散张量成像(DTI)辅助诊断肌萎缩侧索硬化(ALS)的上运动神经元损害的准确性和临床应用价值,寻找适合临床应用的锥体束走行DTI指标的最佳截断点和最佳检测策略。方法收集2004年6月至2005年7月北京协和医院就诊的AIS患者33例和对照34名,行颅脑DTI检测及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结果 ALS患者锥体束走行部位的部分各向异性(FA)值较对照组显著降低。各部位和各部位组合的FA值的ROC曲线下面积、最佳截断点和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中央前回皮质下白质0.875、0.509、0.733、0.824;内囊后肢0.845、0.692、0.656、0.941;大脑脚0.752、0.742、0.656、0.735;以上3个部位平均值0.914、0.648、0.759、0.912;中央前回和内囊后肢的平均值0.917、0.604、0.759、0.912。结论锥体束走行部位的FA值检测ALS患者上运动神经元损害的准确性较高,中央前回和内囊后肢的辅助诊断价值优于大脑脚,前两部位的平均FA值可作为优选的检测指标。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