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探讨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对125I粒子植入治疗裸鼠肺癌移植瘤模型的辐射增敏效应。方法建立裸鼠移植瘤模型, 随机分成对照组(A组)、125I植入组(B组)、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组(C组)和125I植入联合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组(D组), 每组20只。移植瘤直径达2 cm时行125I粒子植入, 处方剂量20 Gy, 采用治疗计划系统计算移植瘤的体积及接受剂量。按每只裸鼠每天给予20 mg/kg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 连续给药14 d, 观察并记录肿瘤生长的速度和瘤体体积的变化, 分别于第15、30天时处死裸鼠, 并通过免疫组化方法检测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和微血管密度(MVD), 通过RT-PCR分别检测各组肿瘤组织中αvβ3 mRNA水平。结果第15、30天时, D组的重量抑瘤率和体积抑瘤率与B、C组相比明显增加,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B组和D组第30天时的重量抑瘤率和体积抑瘤率均较第15天时明显增加,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免疫组化结果显示, 第15、30天时, D组与A、B、C组VEGF、MV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其中, C组与A、B组VEGF、MV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C组第30天时的VEGF表达水平和MVD较第15天时增加,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T-PCR结果显示, 第15、30天时, 与A组相比, B组αvβ3 mRNA的表达有所增加, 并随时间的延长增加更明显,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而C组和D组αvβ3 mRNA的表达下降,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对肺癌移植瘤的近距离辐射增敏作用明确, VEGF、MVD、αvβ3 mRNA的表达变化是其重要机制。
- 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