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 :定量比较基于下颌运动轨迹数据及平均值虚拟■架指导设计的全冠修复体咬合面的精度。方法 :选择全口恒牙列完整、符合入组标准的15名志愿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9例,女6例,平均年龄22~30岁。分别利用下颌运动轨迹数据及平均值虚拟■架在修复设计软件中指导数字化全冠的咬合面设计,并分别与原始天然牙咬合面进行形态偏差比较。采用SPSS 25.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基于下颌运动轨迹数据及平均值虚拟■架指导设计的修复体咬合面总体偏差为平均正向偏差(269.9±63.1)和(318.7±51.3)μm,平均负向偏差(-175.8±78.2)和(-253.7±65.6)μm,均方根值(root mean square,RMS)(267.1±84.9)和(304.1±82.2)μm。修复体上解剖特征点在垂直方向上与原始天然牙咬合面相应解剖特征点的距离为近中颊尖(197.6±86.2)和(288.0±79.6)μm,远中颊尖(176.3±85.3)和(297.7±63.2)μm,近中舌尖(171.6±62.4)和(246.4±62.8)μm,远中舌尖(166.2±64.6)和(232.5±70.7)μm,中央窝(104.9±42.2)和(219.1±69.1)μm。2种方法指导设计的全瓷冠与原始天然牙咬合面的平均负向距离、RMS值以及在中央窝最低点和远中颊尖最高点的垂直距离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下颌运动轨迹数据和平均值虚拟■架指导设计的数字化全冠与原始天然牙咬合面形态存在一定差异,下颌运动轨迹数据组的偏差更小。
-
单位上海市口腔医学研究所; 上海交通大学;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