赣南丘陵区典型林分水源涵养功能评价

作者:艾彪; 黄云; 朱元皓; 谢泽阳; 黄琼瑶; 郑博福; 朱锦奇*
来源:水土保持通报, 2021, 41(01): 197-205.
DOI:10.13961/j.cnki.stbctb.2021.01.028

摘要

[目的]明确不同林分类型整体水源涵养能力的差异性,为赣南丘陵区水源涵养功能和生态系统服务的恢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赣南丘陵区江西省赣州市崇义县境内两种主要天然林(楠木和毛竹),以及两种典型人工经济果林地(脐橙和茶)为研究对象,利用水浸法和双环法对林分的枯落物层与土壤层的持水性进行测定,同时利用熵权法对枯落物层和土壤层的相关指标进行综合评价。[结果](1)4种林分枯落物层蓄积量、最大持水量和有效拦蓄量范围分别为9.19~16.70,13.43~31.02,6.99~14.08 t/hm2;土壤非毛管孔隙度、有效持水量和最大持水量均值范围分别为5.80~10.05%,57.98~100.50,447.76~580.17 t/hm2,均为楠木林最大,茶林最小。(2)4种林地土壤初渗速率与稳渗速率变化趋势相一致,排列顺序为:毛竹林>楠木林>茶林>脐橙林。(3)在4种林分水源涵养能力综合评分中,两种天然林要高于两种经济果林。(4)土壤稳渗速率是影响林分整体水源涵养能力最显著的指标,其次为枯落物最大持水量和有效拦蓄量,而土壤容重的影响最低。[结论]赣南丘陵区两种天然林水源涵养能力高于两种经济果林,而该区域人工经济果林水源涵养能力的大幅度降低将进一步导致土地退化,加速水土流失,是区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生态风险隐患之一。

  • 单位
    资源环境与化工学院; 南昌大学; 鄱阳湖环境与资源利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