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食味品质是稻米品质研究的重点,米饭质构特性一定程度上能反映稻米食味品质的优劣,然而关于米饭质构特性的数量性状位点(quantitative trait loci, QTL)定位研究甚少。本研究利用“Asominori × IR24”衍生的重组自交系群体(RILs)、染色体片段代换系群体(CSSLs)和次级F_(2)群体作为试验材料,定位以及验证了调控米饭质构特性性状的QTL。2017年和2018年两年种植共检测到33个调控新鲜米饭硬度(hardness, HN)、粘附力(adhension force, ADF)、内聚性(cohesiveness, CON)、弹性(springiness, SN)、胶粘性(gumminess, GMN)和咀嚼性(chewiness, CN)的QTLs,分布于除第5和6之外的10条染色体上,LOD值在2.00~4.58之间,其中F-qHN-7,F-qCON-2,F-qGMN-3和F-qGMN-7等4个QTLs在两年中均被检测到;检测到27个调控回生米饭HN、ADF、CON、SN、GMN和CN的QTLs,分布于除第7和12之外的10条染色体上,LOD值在2.00~4.18之间,其中R-qCON-3在两年中均被检测到。对CSSL群体分析发现,Asominori为背景分别置换了来自IR24的包含F-qHN-7、F-qGMN-3、F-qGMN-7的CSSLs的HN、GMN性状发生了显著改变,进一步证明了这3个QTL的遗传效应。此外,利用置换了F-qHN-7的CSSL40与背景亲本Asominori杂交后所构建的次级F_(2)群体,进一步定位验证了控制新鲜米饭硬度的QTL F-qHN-7。本研究结果将为控制米饭质构特性QTL的图位克隆、解析水稻食味品质的遗传调控机理以及培育优质水稻品种提供了理论基础。
- 单位